7月14日,以“历史地理学:多样性与可持续性”为主题的第18届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在复旦大学相辉堂开幕,吸引了海内外500余位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参会。
本届大会恰逢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50周年,首次通过公开申办方式选定主办单位,这在其历史上不啻于一个创举。
这也是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首次来到中国,由复旦大学与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这在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进程中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历史地理学与世界对话、展示中国学术力量与文化底蕴的重要契机。
【从学术种子到参天大树】
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系国际历史地理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全球盛会。自1975年在加拿大金斯顿召开首届大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举办地主要集中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英语国家。
对此,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前主席、英国学术院院士、伦敦大学皇家霍洛维学院历史地理学教授菲利克斯·德莱弗认为,“早期的大会虽具国际性,实则带英语国家元素比较重。”
进入21世纪后,大会选址日益多元化和国际化,曾在汉堡、京都、布拉格、华沙等地举办。本次大会是五十年来首次通过公开申办的方式选定主办单位。经过三轮激烈角逐,大会选定了一所欧洲的老牌大学、两所北美高校,以及位于上海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遴选进程中,大会常委会要求各申办方重点阐述会议愿景规划、促进包容与多样性(这是历届大会核心价值)的实施方案,以及富有创意的田野考察与社交活动设计(这是历届大会的重要传统)。经过严格评审,常委会全体成员一致决定:50周年大会的举办地花落上海。
本次大会首创“将中英双语并列为官方会议语言”的新模式。“这是一次大胆尝试,也完美契合国际历史地理学家大会所倡导的国际化精神。”菲利克斯·德莱弗在现场致辞中说。
“50年前在加拿大金斯顿播下的学术种子,如今已成长为遍布40多个国家的参天大树。我们作为历史地理学家,本质上致力于理解远去的人和地,这次大会无疑将展示通往这一共同目标的令人振奋的多样路径。”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终身院士阿兰·贝克在视频致辞中说。
【两把关键钥匙】
《禹贡》是中国传统四书五经中《尚书》的一个篇名,它成书于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历史地理学著作。2000年前的汉代,班固在反映西汉一代历史的《汉书》中单列《地理志》,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地理学的主要学术传统。
“中国地理学会于1909年在天津成立,是中国成立最早的学术团体之一,并在1961年成立了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发虎在致辞中说。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以后,借助现代地理学的科学理念和研究手段,中国历史地理学出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两大学科分支。进入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历史地理学,作为连接过去与当下、地理与人文的重要学科,始终以独特视角与方式,探寻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轨迹。从山川形胜的变迁,到聚落城镇的兴衰,从文化传播的地理脉络,到环境与人类互动的历史印记,它为我们理解世界、认知自我,提供着珍贵的线索与深邃的思考。
从1934年,顾颉刚、谭其骧创办“禹贡学会”,标志着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正式诞生,到1982年复旦大学成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开启学科发展新篇章,培养大批优秀学者,复旦大学一直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镇。
随着时代发展,学科融合加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涌现,为历史地理学研究带来新的可能,也使其面临新挑战。
“我相信‘多样化’和‘可持续性’正是面对和解决机遇与挑战的两把关键钥匙。”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在致辞中说。
开幕式上正式试运行“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形成数据平台”(https://timespace-china.fudan.edu.cn/ChinaEvo/#/map-view
)。该平台是国内首个聚焦环境变迁与中华文明演进关系的综合性数字平台。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自然环境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和复旦大学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支持专项“中华早期文明跨学科研究计划”,该平台整合多学科数字资源,构建“引用文献”“成果图件”“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专题数据库”五大特色功能板块。
【与世界对话】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一直在谋求与世界对话。
阿兰·贝克回忆,45年前他首次来到中国,曾在北京大学与侯仁之教授会面;1996年,他在中国进行了一次讲学之旅,曾受邀到访了包括复旦大学在内的4所高校。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与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在本世纪初共同主持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国际历史地理学界标志性工程,在2002年至2016年间更新了6版,至今仍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基石项目。
有意思的是,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这两位知名学者分别以“历史地理环境与中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地理分析模式”为题,做了详细阐述。
接下来的几天,中外学者将在“突出历史地理学在理解过去的人类-环境互动中的价值”“认知全球各处的多元地理学传统”“促进历史地理学领域的相互理解和合作研究”三个主题下开展115场讨论。
期待着此次盛会向世界再次展示历史地理学的强大力量。
信康配资-宁波股票配资网-正规配资之家门户-正规配资论坛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